媒體報道
陜西日報 | ?別樣的世界別樣的人生——探訪地下世界里的礦工生活
陜西日報 2021年12月15日 12版
別樣的世界別樣的人生
——探訪地下世界里的礦工生活
本報記者 趙晨文/圖
一部人類史就是一部人類不斷探尋未來的歷史。
千萬年來,人類探尋與創造文明的腳步從未停息。
發現、采掘和使用煤炭就是其中之一。盡管已經被使用了幾千年,但迄今為止,煤炭仍然是人類最重要的能源依存。
對于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的陜西來說,煤炭更是有著特殊的意義,煤炭既是造福民眾的重要資源,又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。三秦大地的含煤面積達5.7萬平方公里,預測煤炭資源量3800億噸,居全國第四位,累計探明儲量1700億噸,居全國第三位。
在冬日嚴寒漸行漸近、全國煤炭庫存趨緊之際,記者走訪了位于陜西關中和陜北的四大煤礦。在一座座礦井,在熱火朝天的地下世界,在一個個黑色面容的背后,記者看到的是一個別樣的世界和一群別樣的人。
“平凡世界”里的勞動者
11月3日10時多,當記者來到銅川陳家山煤礦時,雷云鋒剛剛帶隊升井。
作為陳家山煤礦綜掘二隊副隊長的他,站在井口的值班室外,一遍遍核對升井和下井人員名單,反復確認無誤后簽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“在陳家山煤礦,管業務必須管安全,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?!崩自其h說。他1982年出生,經過在煤礦上多年的磨礪,說起話來聲音有些低沉。
煤礦院子里的樓房大多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,最高的也只有6層。參天的大樹夾雜在這些樓中間,風一吹,樹葉沙沙作響,讓沉寂的大院有了生機與活力。
臨近下午3時,在一棟只有3層高的樓房里,準備下井的各個區隊陸續開始了班前會點名。
“田朋!”
“到,狀態良好!”
“王興龍!”
“到,狀態良好!”
……
下井前,帶隊領導不僅要介紹前一班的工作進度和本班下井的目標任務,還要對隊員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進行確認,絕不允許帶病下井。
會議室里,礦工家屬組成的家委會,正在組織另一個區隊舉行一場安全知識競答。雖然競答的題目和答案大家都耳熟能詳,但家委會還是要時常舉行這樣的活動,用洗發水和沐浴液作為獎品,提醒大家把安全放在首位。
說到陳家山煤礦,就不得不提及一部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著作——《平凡的世界》。
1985年秋天,經過幾年時間的準備,路遙決定到陳家山煤礦開始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部初稿的寫作。
《平凡的世界》感動了無數人?,F在,陳家山煤礦的工人們依舊以自己平凡的人生,默默奉獻,帶給世界光明與溫暖。
身邊的幸福與變化
11月16日下午4時多,張力剛剛升井,就急匆匆地往辦公室跑去?!霸诰鹿ぷ鲿r,發現之前的圖紙有個參數還可以進行優化,咱就趁熱打鐵把問題解決了,當天工作當天了結?!睆埩φf。
2014年,張力從西安帶到張家峁煤礦的物品中,除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專業書籍之外,就只有一套2009年出版的《平凡的世界》。
從西安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后,張力就和孫少平一樣,也成了一名礦工。
路遙在書中寫道:“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?!?015年8月,月月滿勤下礦勞動的張力,被聘為技術員,負責供電設計和井下自動化管理。
“張力在智能協同方面有自己的見地,現在已經是管理崗的干部了,擔任綜采二隊黨支部書記?!睆埣裔姑旱V副總經理薛忠新介紹,“小伙子前不久結了婚,媳婦就在礦上的通修隊上班,這倆人是我們礦上很多人羨慕的一對?!?
“張家峁煤礦每年核定產能達1000萬噸,可采儲量5.43億噸,走智能化之路是必然的?!毖χ倚抡f,煤礦建設之初,就把打造“智慧礦井”當作目標,大力引進相關人才,鼓勵創新,建成了勞模創新工作室、科技創新工作室、千萬噸級礦井技能大師工作室、科技創新實驗室等創新創效平臺,全員參與技術創新。
“張家峁煤礦建成了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和智能化主煤流運輸、智能化輔助生產、特種機器人等系統,逐步實現了‘機進人退’,是目前國內智能化最高的煤礦之一?!毖χ倚抡f。
黃河岸邊有歌聲
11月12日,記者來到黃河之濱的韓城桑樹坪煤礦。
“陜北的煤礦瓦斯含量低,你可以下井。我們這兒煤層里的瓦斯不穩定,你不能下井?!鄙淦好旱V黨委書記范茂奎快人快語,“不過,我能帶你看一個別的煤礦幾乎看不到的東西?!?
1979年,我國自主設計、施工、建設的西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煤礦桑樹坪煤礦投產,當年《人民日報》在頭版刊發了該礦建成投產的消息。
記者跟隨范茂奎的腳步走進采煤辦公樓,穿過領燈房和浴室后,再走不遠就能看到井口?!跋挛?時班的工人剛好要下井?!彼噶酥刚诹嘘牸系墓と苏f。
“我們下井的‘交通’工具五花八門,有的礦井用罐車,有的礦井用猴車,有的礦井用防爆車。在這里,大家半躺在皮帶上下井?!狈睹f。
不一會兒,完成下井準備的工人們陸續跳上運轉的皮帶,下到長600米的斜井底部。
“這套系統全國可能只有兩個煤礦在用,像我一個50多歲的人,每月帶班下井時,也要坐好幾次皮帶?!狈睹χf。
另一邊,集結完畢的一支綜采隊在檢查完安全帽、膠鞋、頭燈等常規裝備后,集體高唱《韓煤之歌》。
“開采烏金,輸送光熱,征服黑暗,奉獻明亮。我們用勤勞和創造,讓生活吉祥,我們以熱血和青春為工業產糧……”歌聲從20多名工人、技術員還有帶班領導的喉嚨里吼了出來……
我們歲月靜好,只因有他們的默默付出。
在繁華的都市之外,在一座座礦井之中,有著一個個熱火朝天的生產現場。在一個個勤勞質樸的礦工身上,涌動著激情,飛揚著夢想。
致敬,讓我們向這群可愛的人。
珍惜,讓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幸福與安康。